“又是一個豐收年!”駕駛員瓊達看到記者不停地對著車外拍照,側頭開心地說:“現在農村的日子好多了。種地,國家把水渠給修到地里了;吃水,又把水龍頭牽到家里了。老人們說,國家的政策就像山里修的路一樣越來越長,比崗仁波齊(注:西藏最大的神山)流下的雪水還要甜咧!”
一路聽著瓊達的夸贊來到山南地區(qū)乃東縣昌珠鎮(zhèn)卡多居委會。居委會主任尼瑪扎西把我們帶到村民索朗卓嘎家里。走進小院,迎面就看見一棵桃樹上掛滿了毛桃,一條麻繩橫拉在院子中間,剛剛洗好的衣服掛成一排,水珠把地打得濕漉漉的。
正在洗衣服的主人索朗卓嘎,忙把沾著肥皂泡的雙手在腰上的小圍裙上來回擦了擦,高興地迎了上來。索朗卓嘎雙手合十,高高舉過頭頂,用藏語說了一長串的話。山南地區(qū)水利局農水科副科長桑吉多吉幫忙翻譯說:“她說,現在用水很方便,水量又大水質又干凈,想用水時水龍頭一擰,水就來了,像把山上的泉水搬到自己家里一樣,怎么用也用不完!
索朗卓嘎向記者介紹,由于家里勞力緊張,過去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才能去背水,一手拉著肩上背水桶的帶子,一手還要打著手電筒照明,一晚要背上三四次,特別辛苦。她邊說邊挽起褲腿,小腿上一塊明顯的疤痕,是一次晚上背水不小心被石頭砸傷所留下的印記。
索朗卓嘎告訴我們,現在再不用背水了,過去家里衣服臟了半年也洗不了一次,現在想什么時候洗就什么時候洗,衣服穿得干干凈凈,人也特別精神。
跟著尼瑪扎西主任,我們又來到了朗嘎家。朗嘎的房子剛建不久,二層小樓一側還裝有太陽能熱水器。朗嘎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有了自來水,白天累了一天,晚上能洗個熱水澡,坐在客廳的卡墊上邊揉糌粑邊看電視劇,感覺日子就像壁畫的仙境里一樣美!”
從昌珠鎮(zhèn)卡多居委會出來,記者又先后采訪了昌珠鎮(zhèn)扎西妥美居委會、頗章鄉(xiāng)格拉村。乃東縣水利局局長楊志軍告訴記者,至去年年底,乃東縣的農村飲水工程已實現全覆蓋,自來水普及率達到了100%,群眾從河溝背水,人畜共飲,喝臟水、苦水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一路沿著拉薩河驅車來到拉薩市達孜縣,縣水利電力局局長普多把我們引到農村飲水工作辦公室。一進屋,迎面就看到墻上掛著村民們送來的“為民送甘泉,恩情大如山”的紅色錦旗和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水利部授予達孜縣“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范縣”稱號的牌匾,辦公桌上還擺放著一摞《農村飲水安全農民讀本》小冊子。隨手翻開一本,只見讀本以藏漢雙語、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飲水安全常識、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情況、農民如何參與其中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據普多介紹,縣水利電力局統(tǒng)一印制了一系列的水情教育農民讀本,向農民免費分發(fā),農村飲水安全的這本尤其受歡迎。
在普多的帶領下,我們來到達孜縣塔杰鄉(xiāng)巴嘎雪村。遠遠地,就看到一位穿一身西服襯衣、精瘦高大的藏族中年人站在村口迎接,普多告訴我們,這是巴嘎雪村的村支書拉巴,他可是十八大代表呢!
拉巴話不多,見到我們也并不著急介紹巴嘎雪村的情況,而是帶我們直奔一戶藏民家。走進這個典型的藏式小院,院墻的一角插著紅旗和經幡,房頂上晾曬著谷物,一頭乳牛趴在牛棚里吃草。主人尼瑪是村里的水管員,聽聞記者來采訪飲水安全情況,他忙打開水龍頭,向我們展示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成果。清冽的自來水從水龍頭流進水桶,濺起一層薄薄的水汽。水龍頭所在的水泥臺上,清晰地印刻著“中國水利”的藍色標識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字樣。
尼瑪走到水泥臺后彎腰一陣摸索,掀開水泥石板,從地下翻出一團團的棉被、舊軍大衣和稻草。記者正在納悶,尼瑪指了指被扒出來的一片空隙說:“水管和水表都在那里,是水利部門統(tǒng)一為我們安裝的。這些棉絮我拿來給水管保暖用。”原來,西藏冬季氣溫極低,水管容易凍裂,村民們十分愛惜這來之不易的飲水安全工程,紛紛采取“土方法”給水管保暖!凹壹覒魬舭阉馨帽热硕歼要嚴實!”拉巴笑著說。
作為村里的水管員,尼瑪告訴我們,現在村里的供水管網已經實現了電腦監(jiān)控的全自動管理,自己只需在停電時開關電閘,在設備出現故障時及時報修,平時監(jiān)護好設施不受破壞即可!耙郧拔覀兌甲约掖蚓,但打得淺,水里有蟲有沙,根本喝不成,F在水可甜了,而且喝水還不用交錢,你說甜不甜?”尼瑪笑著說。拉巴介紹,現在村里用水并不收費,只按照0.16元的優(yōu)惠電價收取供水設備的用電費用。60戶村民每戶每月另外再各交1元,一共是60元錢。其中50元作為村選水管員的工資,剩下10元作為養(yǎng)護基金使用。這樣一套完善、惠民的管護體制有效保障了村民們喝上甘甜的自來水。
巴嘎雪村附近山上泉水豐沛,水利部門檢測水質合格后,在凍土層下鋪埋水管,把山上的泉水引到農家來,實施的是自流引水工程。而在達孜縣桑阿寺,則是采取打深井的方式,因地制宜實施無塔供水工程。我們來到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桑阿寺,寺廟里藏香煙霧繚繞。這天,寺里的僧人們都去山上參加宗教活動,只留下幾位年輕僧人當值。寺管會副主任旺扎帶我們來到寺廟旁的小菜園,這里白菜、西紅柿、茄子長勢喜人。旺扎打開水龍頭,白花花的自來水就從水管里流出來澆灌菜園。在菜園旁,就是供水工程的管理房。據旺扎介紹,抽水泵由電腦監(jiān)控,可自動抽水停水,實現24小時全天候供水。以前寺里吃水要走數里地到河邊背水,現在僧人們吃上了自來水,還能洗上熱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