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云在開幕式的主題發(fā)言中總結了2010年在南非召開的第7次全球大會后兩年以來國際層面水歷史的進展。一是兩年來國際上舉辦了多次重要的水歷史國際會議,二是在未來的兩年中多次關于水歷史的國際會議已經明確了召開日期并在積極中,三是水歷史的國際性教育活動活躍,四是很多環(huán)境和水的國際組織都關注水歷史,并且成立相應的水歷史組織,五是很多科學刊物都出版了水歷史研究的?迨撬畾v史研究成果出版豐碩。
圍繞水歷史的內涵、水和人類文明形成和發(fā)展的關系、水利工程技術的歷史、水的管理和利用的歷史、水環(huán)境治理等主題,經過專家委員會遴選,來自40多個國家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展開的一次學術內涵豐富、水平較高的國際會議。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從本國的個案入手,探討了水和當地社會關系,水在歷史發(fā)展的角色,水利工程、水的管理和治理,傳統知識和技術在當代的應用等等問題,分享了學術研究成果、了解不同國家的水和社會文明發(fā)展進步的關系、水管理和利用的經驗教訓的學術盛宴。
從這次會議可以看出,水歷史的研究在最近幾年呈現出,發(fā)展較快、關注度高、關注的內容和領域也越來越廣泛深入等特點。綜合來說,第八次國際水歷史學會全球會議有以下4個特點:
一是內容豐富、關注面廣。會議設置了45場小組討論會,來自不同國家的代表展現了自己對水歷史的關注和研究成果。小組討論主題包括了關于水歷史研究的方法論、水歷史文獻的整理和應用、人類歷史上關于水的沖突和合作、歷史上關于水的法律、制度以及相關的影響、水利工程及其社會影響、城市的水供給和城市水環(huán)境變遷、河流水環(huán)境的變遷和治理的歷史、水和人類生活方式的進步之間的關系、水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推動、水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水考古、水歷史在當代的利用等的問題。
二是有較為顯著的前沿性。除了個案研究以外,一些國家的代表重點研究了水和人類文明的歷史演化關系,如人水關系的關注從水文循環(huán)到水文系統循環(huán)、再到社會水文循環(huán)的演變歷史;水考古學的進展和個案,包括了地中海地區(qū)、非洲地區(qū)水考古學個案研究;水歷史與氣候變化,尤其是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歷史的影響等;通過水歷史研究增強水災害風險防范能力等。
三是這種對歷史經驗的學習和水管理的傳統知識,技術的傳承等。很多學者的關注通過研究水歷史確系歷史經驗、總結教訓,傳承歷史上有一的水管理的傳統知識,用以應對今天的氣候變化和水危機,應用于水的可持續(xù)利用和人類的可持續(xù)生存。會議期間關于水歷史傳統知識、水歷史的經驗教訓和當代應用等就設置了多個專題會議,如在會議期間專門有一個關于坎兒井傳統技術和當代保護的國際合作專題會議,探討坎兒井的歷史演變和當代國際和作背景下的保護問題。
四是會議形式多樣。會議期間組織了兩次對當地水歷史重要遺產的考察活動,考察了當地獨特并且聞名于世的湖泊水利灌溉系統和2000年前古羅馬時期渡水橋。同時,在會議期間還組織了水歷史檔案文獻的朗誦音樂會、讓代表有自由交流機會的森林公園音樂晚餐會等,讓參會的代表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和更豐富的體驗。
本文來自如需轉截請注明:http://www.www.166585.cn